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是中国人对血脉祖先的一种尊敬,更是血脉亲情的展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对家族血脉亲情的最好诠释。
历史上有两种解释:
一是指父族、母族、子族;
二是指父、兄、子三族。
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刑法中,作为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叫做“诛三族”,即族诛。
秦代诛三族的步骤惨烈至极:
1.在额头上刺字;
2.剜掉鼻子;
3.割掉手指脚趾;
4.乱棍打死;
5.将死尸的头割掉;
6.剁成肉酱。
“五服”有4种含义:
六亲历代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
1、指父子、亲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
3、指父、母、兄、弟、妻、子女。
4、指父子、兄弟、夫妇。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
6、指父母 、 兄弟 、 子孙 、 妻财、 官鬼 ,还包括我(简说就是: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比肩者兄弟,我克者妻财,克我者官鬼。)
上至曾祖,下至曾孙。司马贞索隐:又一说云,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本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也有不同说法。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儿子)、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
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