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农民日报》整版刊发《中国品牌日,“贵品”再出发——激活乡村振兴“共富”新动能》,点赞贵州将推动品牌强农作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全省农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品牌建设体系。具体报道如下:
农业品牌建设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消费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贵州省将推动品牌强农作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全省农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品牌建设体系,助推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计划。202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贵”字号农业品牌,贵州将立足现有基础,开启新一轮品牌建设工作。
在毕节市一家天麻企业厂房内,工人在摊晾天麻。王纯亮 摄
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农产品品种、品质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基础,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计划,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为农业品牌建设夯实根基。
鼓励引导品牌品质认证。贵州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最早通过地方性法规,在茶园禁用水溶性农药,提出了“宁要草、不要草甘膦”的绿色发展倡议。近年来,随着贵州农文旅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渐广为人知。在品牌创建过程中,贵州坚持将农产品与健康、绿色、安全深度链接,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GAP、HACCP等优质基地认证。全省目前共有550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439家企业获批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4个产品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2025年,贵州将实施绿色食品认证补助计划,推动全省新增绿色食品认证品牌农产品80个以上。
规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品牌是产品的名片,品牌管理的规范性,深深地影响着品牌形象,近年来,贵州省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指导力度,要求品牌持有方严格区域公用品牌授权条件和程序,加强授权后监管。同时,通过开设线上课程等方式,邀请28名相关领域专家,为品牌创建单位在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维权等方面开展对口辅导,提升行业主体授权生产、经营主体品牌保护意识,共吸引900余名学员,累计指导教学超2.5万次;将品牌建设与发展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培训的重要内容。共同维护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权益,降低品牌维权成本。
2023年中国品牌日,贵州省发布《农业品牌目录》。资料图
健全完善农业品牌目录体系。近年来,贵州按照“发现、培育、巩固、提升”思路梯次开展品牌建设。建立农业品牌目录管理制度,收录区域公用品牌186个,委托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贵州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第一批次)》,发布90个优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同时,19个品牌纳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下一步,贵州将建立健全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定期监测,对不符合标准的目录品牌按程序调整、降级、清退。同时拓展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备选清单,深度发掘培养贵州农业品牌;持续动态更新贵州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并参照建立企业品牌目录和产品品牌目录。坚持收录品牌优先推介、优先支持、优先宣传,健全“品牌入目录、目录推精品”机制,力争2025年再创佳绩。
畅通品牌销售渠道
2024年,贵州4个品牌进入全国农业精品培育计划,全省“精品”数量达10个,位居西南第一。2025年,贵州将以支持10个全国农业精品培育计划品牌强基地、延链条、拓市场为重点,潜心开展市场调研,进一步扩展品牌展示平台,拓宽品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贵州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
拓展品牌展示平台。2024年,贵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品牌推荐方式,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取得了不俗战绩。2025年,贵州将依托国际农交会、粤黔协作展销活动等重要展会,实施展前客商对接、展中座谈转化、展后订单跟进,大力推动参展成果转化。建立省、市、县联动推广机制,支持市(州)结合自身核心品牌、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等开展专题推介活动。持续巩固贵州品牌农产品进京入沪、入粤进湾成果,加大产区、销区的市场交流、技术交流,将更多的贵州品牌农产品用更便捷、更时尚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更加注重细分市场研究,一方面利用培育壮大名优品牌布局高端市场带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平替产品抢占下沉市场;另一方面持续推动传统优势品牌拓展市场,用市场声誉助推其中的优质产品进军高端市场。
拓展品牌营销渠道。2024年夏,到广州永庆坊的游客可以喝着贵州抹茶调制的新茶饮欣赏粤剧;2025年春,贵州“两红三绿一抹”系列茶品牌与华润万家Olé的联名款在全国20个重点城市统一启动“春茶品鉴与预售”双线活动……贵州一直在探索联合优质商超设立品牌专区、开展“销区大厨探产地”等落地促销方式,织密品牌农产品与加工端、销售端的商贸网络。下一步,贵州将稳步打造一支懂市场的生产者队伍和一支了解产品的销售者队伍,利用东西部协作优势,在东莞搭建“贵州品牌农产品粤港澳大湾区推广仓配中心”,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配送当日达;通过联合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开展产销对接,推动品牌农产品北上东进西出,在北京、上海、成都开设省外仓,提升目标市场占有率;支持品牌农产品进入铁路销售渠道,让贵州味道温暖每一颗回家的心。2025年3月28日,贵州省农发集团旗下的“贵品”渠道品牌正式发布,将积极“带领小农户、进军大市场”,为“贵品出山”再添新通道。
贵州与华润万家Olé推出联名产品。资料图
拓展品牌电商网络。近年来,贵州联动抖音、腾讯、京东、淘宝等平台实施系列活动。通过“一码贵州”搭建贵州脱贫地区品牌农产品展销专区,构建线上选品中心。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农产品“网店”从2023年的4.4万余个增长至2024年的8.7万余个,带动从业人数从2023年的9.8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40.8万人。2024年累计推广112248款特色农产品,线上零售额达48亿元,同比增长17.8%、较全国高出10.7个百分点。下一步,贵州将整合力量改变农产品线上销售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省级农业品牌电商示范,市、县电商运营主体联动,网络达人积极参与的“共享资源、联合销售推广”互助模式。构建全省农产品电商货盘,进一步规范产品品类,加强产品品质监管,维护贵州品牌农产品网络形象。同时开展品牌主体GMV、ROI等指标监测,建设“贵州品牌农产品销售大模型”指导品牌主体找准目标客户,优化产品投放。
拓展品牌出海通道。2024年,大方九龙腾天麻公司马来西亚分公司成立,标志着贵州紧盯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市场需求,设立贵州农业品牌海外“桥头堡”的战略正式开始实施。2023年、2024年,贵州农业品牌持续通过香港美食博览等平台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加强茶叶、辣椒、刺梨等品类经营主体国际市场认证辅导;同时,通过海外报刊、重要地标户外大屏等媒介不断输出贵州品牌农产品形象,为下一步建立获客渠道,降低企业海外拓展成本,推动品牌出海做足准备。近年来,贵州对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出口意愿和资质的品牌主体开展培训服务,支持参加国际重要展会推广。2024年12月12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商务厅、省税务局、贵阳海关等部门,召开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座谈会,表示要整合相关部门及企业资源,形成合力带动更多贵州农业企业“抱团出海”。
提升品牌整体形象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当消费者产生需求时,最先联想到的产品名称。行为经济学认为,品牌可通过保持视觉、语言风格统一,利用故事引发情感共鸣,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独特印记。近年来,贵州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紧随省委提出的“四大文化工程”,力求树立起独属于贵州的品牌形象。
加强品牌农产品多元形象输出。茶叶绿、辣椒红、刺梨黄,展会现场缺乏美感像个大拼图,是贵州展团多次外出时遇到的尴尬画面,如何提高贵州展区辨识度,如何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在货架和网页中辨识出贵州产品,是横在贵州品牌农产品走向市场,走进客户认知的一道难题。2025年,贵州将探索建立完善含LOGO、视觉符号、推广语、背景音乐等视听符号的统一输出品牌形象,提升辨识度。同时加强同主流媒体、知名IP合作,开发品牌联名产品及文创周边产品,在国民度高的平台呈现。联合国内知名餐饮品牌,开发推广联名新茶饮、新饮品、新食品、新零售端产品。依托贵州文旅爆点,联动“村”字号热点IP开展跨界融合。探索开发贵州农业品牌溯源旅游路线,构建省内优势市场,推动全省AAAAA级景区设立“贵州农产品体验”专区。乌蒙山连着山外山,乌蒙山里有什么,贵州将不断讲好农业品牌人文故事,打造一个“立体”的贵州农业品牌形象。
贵州生态茶园。资料图
夯实品牌竞争护城河。当一个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上总会出现仿冒者,总会有极个别的生产者为了争取利益降低标准、虚假宣传……贵州未雨绸缪,在保持品牌建设方向一贯性,做好品牌危机公关等方面提前谋划。2025年,贵州将邀请行业权威专家牵头组成品牌发展咨询智库,统一贵州农业品牌发展思路。整合传统媒体、互联网平台公司等力量提前做好公共事件应对预案,保障贵州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并秉承品牌为民的发展思路,适时总结提炼贵州品牌建设经验,形成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模式,供全省相关行业主体交流探讨。
“贵品出山,扬帆万里”。贵州农业品牌,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巩固现有的品牌建设阶段性成果,持续深化品牌强农战略,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品牌赋能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