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兆波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年来,神州大地焕发清新政风。这场以改进作风为切入点的深刻变革,如春雨润物般重塑着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成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石。在常态化学习教育实践中,广大领导干部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用作风之变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与时俱进推进作风建设。十年前,一项以“轻车简从”“精简会议”为核心的制度性安排,拉开了作风建设的历史帷幕。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从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到破除“节日里的潜规则”,在学习教育中,广大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在制度和技术创新上求突破,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分析和识别“四风”及其隐形变异问题线索,通过建立“无会周”等制度系统性破解文山会海难题,建立作风问题负面清单,将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关进制度笼子,通过创新推动作风建设向智慧化、精准化、常态化纵深发展。
常学常新筑牢思想堤坝。如果说制度创新是作风建设的先手棋,那么思想建设就是根本战。作风建设是关乎党心民心、执政根基的永恒课题。要涵养思想堤坝的“精神沃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绝非“雨过地皮湿”的形式工程,要以典型案例剖析强化思想震慑,引导领导干部从“不敢”“不能”向“不想”深层转变。要将“过紧日子”的政治要求融入日常教育,持续清除“小节无害论”“一阵风”等错误思想,让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真正成为政治基因。要筑牢制度执行的“钢铁长城”,实践证明,十余年作风建设的成果需要制度固化方能持久,从规范调研接待到整治指尖形式主义,必须通过刚性制度划明“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化风成俗凝聚奋进力量。作风建设之难,难在破立并举,其成之要,要在化风成俗。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启示我们,作风之变不仅需要“徙木立信”的雷霆手段,更需“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领导干部要以“头雁之姿”树标杆,用“四不两直”的调研作风直插基层一线,以“一张清单管到底”的实干精神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出题、干部答题”成为新时代干群关系的生动注解。领导干部要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坚守和“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的服务情怀,贯穿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践中,以优良党风引领社会“大气候”,以清正文化滋养民心“小气候”,让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从而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能,使“金色名片”在复兴征程上永葆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