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5月18日上午,河北博物院北区第二报告厅里热闹非凡,很多想要鉴定藏品的市民朋友拉着箱子、拎着布袋,早早就来到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活动现场等候了,他们都想让专家看看自己手里的“宝贝”,给辨一辨真伪。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河北博物院围绕该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本次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活动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在文物鉴定咨询活动现场看到,文物鉴定专家仔细评鉴着收藏爱好者带来的藏品,认真回答着每位收藏爱好者关心的问题。专家们通过观器形、听声音、触手感、看细节,就藏品的真伪、时代、价值等问题答疑解惑,普及文物收藏及文物保护等相关知识。
“河北博物院长期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全方位文化服务。本次鉴赏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博物馆功能,搭建了传播文物鉴定知识的平台。”文物鉴定专家、河北博物院学术研究部主任申献友介绍,随着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文物鉴定已成为博物馆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结合展陈,举办相关文物鉴赏活动,让市民进一步了解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引导民间合法收藏、理性收藏、快乐收藏,提升公众文物鉴赏水平,推动民间收藏文物健康发展。
“我是中山国小玉人,身上穿着白狄族特色服装。”“我是中山国采桑女,狩猎宴乐图铜盖豆上有我温婉勤劳的形象。”离开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活动,来到河北博物院南区第一报告厅,舞台剧《披荆斩棘的千乘之国》正在上演,通过服装展示、人物解读与互动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战国中山国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
当天的演出还有群口表演《我是河博NO.1》、微短剧《铺首有话说——燕赵悲歌》、相声表演《古俑新说——笑谈汉中山》、诗朗诵《瓷韵诗心·冀脉悠长》等。“希望通过这些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活动,让文物藏品从博物馆中‘走’出来,进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让人们得以更便捷、更深入地触摸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刘卫华说。
此外,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河北博物院重点打造了“天下长安——唐代文物展”“华彩珍蓝——珐琅艺术展”“周口店遗址文化展”3个特色临时展览。同时,线下10个基本陈列和1个数字展厅,线上44个“云展览”也向公众开放。推出“探秘多彩珐琅”“品味唐山皮影”“感受武安傩戏”3场社会教育活动和多款文创新品限时优惠活动。
“智慧化导览服务方面,我们线上全面优化了河北博物院观众智慧服务平台,线下的语音导览器、AR眼镜、裸眼3D数字展、虚拟互动屏幕等全面开放,希望为观众带来更生动的观展体验。”河北博物院副院长王然介绍,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河北博物院将为观众提供更特色的活动、更沉浸的体验、更贴心的服务,让观众参观更便捷、更高效、更舒适,努力把博物馆“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功能实现得更好。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