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张卫平)当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LD-JPG600远程三坐标雷达在世界雷达博览会上斩获金奖时,“荆州造”这一地域品牌再次闪耀国际舞台。这一成就,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荣耀,更是荆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为“荆州造”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荆州制造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长期以来面临着产业结构偏传统、创新能力不足等发展瓶颈。LD-JPG600雷达的成功绝非偶然,它体现了荆州企业主动拥抱数字变革的前瞻意识。该产品采用的数字阵列体制、软件化设计、自适应功能等创新技术,正是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跃升的典范。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的路径,为荆州其他制造企业提供了可以复制的经验与途径。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荆州造”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突破地域限制,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雷达产品能够探测无人机、飞机、导弹等多类目标,既可独立使用又能系统配合,这种模块化、集成化的设计思维,反映了荆州企业开始具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而非单一产品。这种能力的跃升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筹码。
值得注意的是,该雷达采用的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技术,体现了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型趋势。现代制造业的竞争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性能比拼,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成为新的竞技场。荆州制造企业需要认识到,只有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完整价值链,才能在国际市场获得持久竞争力。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此次雷达博览会专门设立低空经济分展区,而荆州企业的产品能够在这一前沿领域脱颖而出,表明找准细分赛道的重要性。荆州制造业的国际化不应是盲目跟风,而应基于自身优势,在特定领域形成不可替代性。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荆州造”的国际化之路需要多方合力。政府应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国际展会等对接平台;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国际化人才;行业协会则可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此次获奖产品就是这种协同效应的成果——企业自主研发,又通过国家级行业展会走向世界。
荆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而今天的“荆州造”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新传奇。当越来越多的荆州产品像这款雷达一样获得国际认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成就,更是一个传统制造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蜕变的轨迹。让“荆州造”走出国门,不仅是为了市场份额,更是为了在全球产业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放眼未来,“荆州造”的国际之旅或许才刚刚起步。但有了这样的成功先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开放合作,荆州制造业定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