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节课,助我“锚定职业方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5:23:00    

【一线讲述】

这节课,助我“锚定职业方向”

讲述人:华北电力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小雪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我曾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在游行方阵中自豪地走过长安街,欢呼声震耳欲聋,红旗猎猎作响。在那热血沸腾的时刻,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场盛大的活动,更是一堂震撼心灵的“大思政课”,回想为期73天的训练课程,更让我深切领悟到教育的磅礴力量——能引领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使命,融入时代的洪流,成为推动国家前行的坚实力量。

从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到研究生,我的学习生活轨迹从未离开“公共事业管理”的坐标,而职业选择却在这次“大思政课”之后逐渐清晰——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星河里,做点亮青春的摆渡人。

大三那年,我第一次以团支书身份协助辅导员处理工作。那时,我正抱着“学生工作不过是简单的公共事务管理”的偏见,辅导员的一句话击中了我的心,“我们不是管理员,而是生命的守护者。”后来,我成为辅导员助理,每一次和同学之间的对话、每一场深夜的陪伴,都像在解剖自己的初心——我逐渐明白,辅导员的使命不是解决事务,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青春淬炼青春。也正是在那段时期,我修读了学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完成了职业兴趣测试和行业调研,初次勾勒出属于自己的职业蓝图。当重新审视过去那段看似琐碎的学生工作经历时,我开始意识到,那一次次日常中的情绪共振与陪伴,正是我与这份职业建立深层链接的过程。

从理性认知到情感共鸣,从课程探索到实践沉淀,辅导员工作逐渐从我心中“过渡性”的岗位,转化为愿意倾注热情和智慧去长期耕耘的志业。职业选择,并非某一刻的顿悟,而是在思考与实践的交叠中慢慢清晰。

在深入接触职业规划课程后,我逐渐爱上了“在体验中明志、在行动中创造”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的职业理想,我成为学校的一名保研辅导员,开始将职业规划课程中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教育部43号令提出的辅导员“九大职责”成为我的行动指南,而这些职责早已化作我日常工作的温度与厚度:我主导“数字思政+心理育人”项目,验证了跨学科创新的实践价值;心理护航的灯塔,在“理想屋”心理辅导站亮起;数字思政的浪潮,推动“青年先声”新媒体矩阵走向学生的手机屏幕。这些经历构建起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与创新的认知闭环,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辅导员这条职业道路的选择。职业规划课曾让我绘制出一幅职业地图,而岗位的打磨与反馈,让这张蓝图逐渐清晰、落地。

借着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平台,我以赛促学,进一步锚定辅导员职业选择,再次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随着研究生阶段的实践深入,我开始重新定义“优秀”的含义。职业化规划课程中“动态调整”的理念让我明白,职业规划不是单向度的路径,而是生命叙事的多维展开:在河南兰考的扶贫实践里,我听到泡桐幻化为古琴弹出的致富旋律;在浙江安吉的调研中,我触摸到“两山理论”落地生根的温度。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辅导员的课堂不应止于校园,更要延伸到时代的现场。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让我的职业选择有了更坚实的学术支撑,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更让我深刻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潜力。职业规划课教会我的,不是绘制一张完美的职业蓝图,而是建立一套应对不确定性的动态适应系统。正如课程结语所言:“真正的职业规划,不是消除迷雾,而是学会在迷雾中航行。”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6日 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