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资产存量变发展增量——东丽经开区以“存量”换“增量”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5:07:00    

近年来,东丽经开区以创新为引擎,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营双轮驱动、协同发力,以顶层设计破题,激活存量资源“一池春水”;以园区配套筑基,打造主导产业“强磁场”;以环境优化赋能,厚植高质量发展“新沃土”。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优质项目纷至沓来,让国有资产经济效益节节攀升。

变招法 做强配套功能

在东丽经开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的下沉广场,一家职工餐厅——元炁餐厅应运而生。企业职工们忙碌了一天,不出园区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便捷性真正契合了职工们的生活节奏。

“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带饭,现在有了这个餐厅,不光种类多、环境好,价格还实惠,我们都非常满意。”企业职工王大姐一边打饭一边和记者说道。

看着元炁餐厅红火的售卖场面,很难想到,这里经历了从“闲置”到“重生”的转变。原项目建筑面积达1907.3平方米,但因资金问题中断建设,一度处于闲置状态。

东丽经开区招商部招商经理张扬介绍说:“这个项目受到园区区位和现有客群基数的影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如果国有企业承接运营,将涉及至少数百万元装修及设备投入,还需承担长期的人工和运营成本。如果采用常规收取固定租金的方式,运营企业运营负担过于沉重,收入与成本短期内难以平衡。”

这些闲置的土地、楼宇与厂房,其潜藏的利用价值不容小觑。只要敢于创新招商机制,积极作为,主动为闲置资产与投资方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双方得以紧密对接,这些看似沉寂的闲置资源,便能重焕生机,实现从沉寂到繁荣的华丽转身。

“经市场调研分析及可行性论证研判,最终我们采取营业收入分成的合作方式,通过比选餐饮服务企业的企业资质、服务能力、装修设备投入等条件,来确定运营企业。”张扬说。

思路彻底打开了,合作方式确定了。东丽经开区通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运营企业。2024年4月,京富丰(天津)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挂牌程序,成功投资300多万元,成为该项目的合作经营方。

“我们选择东丽经开区,一方面因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以及合作模式方面有特别的优势,另一方面东丽经开区整体服务特别到位,在企业选址、办理执照、注册落地、宣传服务等过程中提供了‘一站式’保姆服务,让企业放心发展。”京富丰(天津)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志伟高兴地介绍,“目前我们与东丽经开区合作密切,不仅有元炁餐厅项目,而且已在园区里设立了食品供应链项目,将开展全国农副产品和食品类供应链业务,预计可实现年营业额约2亿元。”

吸引企业投资东丽、兴业东丽、深耕东丽,东丽经开区的决策者们深知,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才是“致胜法宝”。强组织建机制、强行动重实效、强统筹重协调,东丽经开区巧妙盘活闲置资产,丰富服务种类、提高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将制约发展的一个个“资产存量”转化为推动园区改革前行的“发展增量”。

位于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内的励业公寓,曾是一处闲置多年的国有资产旧厂房。2023年,东丽经开区利用国家和天津市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相关政策完成20号—1号楼的后续施工,使之具备租赁条件,同时引入世界知名酒店集团——华住集团进行合作经营,整体打造华住集团旗下品牌酒店——励业公寓。

东丽经开区资产管理部职员韩旭说:“这个闲置多年的老旧厂房原始即为酒店状态,总面积约10950平方米,房间多且每间面积都不大,无论是做园区还是做商业,前期投入都会较大,发挥空间非常有限。经过我们充分评估,发现与公寓项目适配度非常高,体量合适、位置便捷,极大地满足了周边企事业单位青年人才对高质量公寓的需求。”

变“闲置”为“利用”,一举解决了厂房多年空置的难题。如今,励业公寓变成高端青年人才心中的理想公寓,大大提升了青年人才在东丽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东丽经开区持续提升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方面配套服务水平,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而且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与企业入驻,

存量是产业焕新的基本盘,增量是产业焕新的新动力。东丽经开区通过空间整理、土地资源盘活等方式实现“腾笼换鸟”,对闲置厂房“二次招商”,对存量资产“二次开发”,带动停滞项目“涅槃重生”,极大激发了园区的发展活力。

强统筹 做精顶层设计

盘活闲置资产,规划引领与政策保障是先导。东丽区国资委立足全区发展大局,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供给,为东丽经开区乃至全区高效盘活闲置载体提供了精准导航和坚实支撑。

区国资委工作人员冯庆来介绍:“高效盘活闲置载体,关键在于弥合老旧厂房与现代产业需求之间的鸿沟,打通‘政策-资本-产业-运营’闭环。”为此,率先在全市创新推出“合作经营”模式,并在产业园区配套公建项目中进行实践。像元炁餐厅这样的企业,根据《合作经营合同》约定,营业收入前三年分成比例不低于营业收入的3%,显著降低了入驻门槛和运营成本。

区国资委系统梳理了全区低效用地与闲置载体资源,建立动态数据库,科学编制《东丽区属国有企业土地房产盘活专项行动方案》及年度行动计划,明确盘活目标、实施路径和重点区域。在政策创新上,牵头会同区合作交流办、区财政局联合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区国资监管企业房产土地出租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三种出租盘活模式,通过优化土地用途转换、容积率调整、产权分割登记等“政策工具箱”,着力破解规划不符等关键要素制约,显著降低市场主体参与盘活的制度性成本。同时,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支持,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有条件续期”、闲置厂房“分幢(层)登记”等创新模式,为经开区“腾笼换鸟”“二次招商”提供了灵活高效的政策通道和制度保障。

拓思路 做优招商“支点”

长期以来,东丽经开区管委会敏锐洞察到,盘活存量资产既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更是撬动区域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支点。在区国资委等部门的政策指引与赋能下,2024年10月,东丽经开区着力推动“三新”做实“三量”,从顶层设计着手,出台了《东丽经开区关于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以合作经营、出租、出售三种模式持续盘活园区内国有资产,并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对园区闲置存量资产情况进行摸底。

据东丽经开区招商三部部长张奇峰介绍,由园区招商部牵头,对闲置资产进行系统梳理,建立“一企业一台账”和“一资产一台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并探索出市场化招商引入项目、协助民企载体导入项目、联动国资导入项目并给予优惠和市场化合作盘活园区自持资产四条分类盘活路径,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闲置载体的有效利用。

一个个新项目的进驻、一枚枚新投资的落子,为东丽经开区带来新活力。天津中科高新投资有限公司落地医疗器械产业园,计划租赁5222平方米,建设该公司全国第三个中科系数字生态创投加速器项目;格里森高精齿轮有限公司利用27769平方米闲置厂房成立孵化器公司。入驻企业包括住友减速机、伽自机器人等一批优质企业,为区域产业集聚提供了载体保障……

2024年,东丽经开区通过42个实体项目,累计盘活园区闲置载体20.9万平方米,实现经济贡献2334万元。2025年一季度,落地深圳易科奇总部、荷兰艾曲西中国区总部、华恒新能源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7个。实现产业到位额5.9亿元,外资到位额400万美元,盘活载体面积5.5万平方米。

“我们计划加大招商力度,首先是扩大优质项目源的储备。其次,将积极链接社会化资源,比如基金公司、投资平台、市场化资源等,围绕园区企业‘一企一策’的策划,做资产盘活滤镜的策划,争取实现‘项目+产业+资产’的整体盘活。”东丽经开区招商三部部长张奇峰说。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东丽经开区在区级规划的统筹引领和政策赋能下,以改革的智慧盘活大量存量资源,配套的“含优量”持续升级,园区的“含新量”不断增高,发展的“含金量”越来越足。“资产存量”华丽转身,变成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

记者手记:曾经的闲置厂房,如今蜕变为人气餐厅、精品公寓、创新工厂,成为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背后,是东丽经开区以创新破题、向存量要增量的生动实践,为同类区域破解发展空间瓶颈、激发内生动力提供了宝贵经验。东丽经开区的实践有力证明,“存量”并非负担,而是蕴藏巨大潜力的“富矿”。关键在于能否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思维、精准的举措和优质的服务,将“沉睡”的资源激活,转化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从“资产存量”到“发展增量”的华丽蜕变,东丽经开区正书写着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产业焕新升级的精彩篇章。其探索之路,值得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