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卷上天,各家厂商你追我赶,寸土不让。据权威数据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第一,同比增幅39.9%,排在第二到第五的分别是华为、OPPO、vivo和苹果。
图片开源:IDC
也就是说,荣耀被挤出了前五的位置,直接归类到“others”。对于这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厂商来说,现今也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翻了下数据,2025年一季度荣耀一台新机都没有发布,直到四月份才有荣耀GT Pro跟荣耀Power与消费者见面。荣耀GT Pro是一款很“荣耀”的手机,高性能、大电池、强散热,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荣耀Power直接塞进了8000mAh青海湖电池,瞄准的是长续航用户。
而荣耀400系列也只见爆料,不见官宣,看来内部人事调整的波动也反映在产品上了。
图片来源:荣耀手机官微
进入2025年之后,荣耀高层迎来重大变化:10年“老将”赵明辞去荣耀CEO职位,李健接替赵明担任荣耀CEO职位;荣耀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等高管也都相继确认离职,接任者也已确定。
这一波频繁的高管人事变动在国内互联网大厂也是极其罕见,再结合荣耀正值上市关键节点,这样的变化无疑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毕竟人事变动往往也代表着公司业务的调整,而市场也会担忧这种不确定性,因为人事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才是最昂贵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在这期间还有小插曲:一开始传闻赵明要离职的时候,荣耀还出来辟谣,表示部分媒体报道有误;而后又过了一天,荣耀官方公告正式确认赵明离职,李健接任成为新CEO,荣耀这波“反复横跳”也让外界议论纷纷。
毕竟赵明对荣耀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自2015年接手荣耀业务起,赵明就是荣耀的旗帜,与荣耀的品牌息息相关。2020年末荣耀从华为独立出来,赵明又带着团队“重头创业”,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重返巅峰,2022年的时候荣耀手机出货量同比上涨34.4%,市场份额为18.1%,位居第二。
可以说赵明完成了0-1的工作,带领荣耀从华为独立出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成功突围,一度实现年出货量破亿,成绩斐然。
这样一位有资历、有成绩、有阅历的话事人离开,对于整个荣耀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波动,让其他人一时间无所适从。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继任者李健需要做的事情,是从1-100。如何摆脱赵明离开之后的阵痛,让市场重新相信荣耀的“故事”,让荣耀的销量回升,进而推动荣耀成功上市,这是李健这位新话事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毕竟现今荣耀要面对的强敌已今时不同往日:小米选择造车后获得了第二增长曲线;华为回归表现依旧强劲;OPPO、vivo也有自己的护城河,对比起来荣耀的优势其实不是很明显。
当然,这段时间里荣耀的业务没有停滞不前,也有不少推进。比如荣耀积极拥抱AI,先是宣布接入DeepSeek模型,而后又宣布与阿里在AI领域展开合作,不断强化自家的荣耀YOYO智能体。
荣耀新任CEO李健在MWC2025大会上完成“首秀”,并公布了荣耀阿尔法战略,里面提到荣耀的定位不再是智能手机制造商,而是要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利用AI智能体改造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共创AI生态新范式、共创人类文明新范式。荣耀将与谷歌、高通等巨头合作,未来五年投入100亿美元建设AI设备生态。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说到李健,这位荣耀新话事人的来历也不一般,公开资料显示,李健也是华为系出身,有着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再结合荣耀阿尔法战略,那么接下来荣耀的开发方向就呼之欲出了:AI跟出海。
这两个方向也是现阶段各家手机厂商探索的方向,毕竟现今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卷上天了,2025年第一季度之所以能实现增长,主要还是归功于国补政策的加持,但这种外部因素带来的增长很难说长久。
图片来源:雷科技
前面说过李健拥有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这跟荣耀现今的海外发展方向很匹配。在此之前荣耀已经在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进行布局,欧洲市场主攻高端,像荣耀的折叠屏、Magic系列和数字系列都是能正面与苹果、三星产品掰手腕的存在。
而东南亚地区则瞄准了中高端细分市场,不仅卖手机,还卖平板电脑、个人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产品。
图片来源:荣耀官网
海外市场被荣耀视作未来增长的主力,而李健在海外市场深耕多年,对供应链管理、产品革新等问题同样有自己的心得。
但在现今地缘关系紧张、关税高压、文化差异等外部条件影响下,各家厂商在海外的业务开展难度逐渐增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荣耀也不例外,如何规避此类风险是荣耀现今在海外市场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2024年年底,荣耀完成股份制改造,独立上市的议程终于被摆上台面。
很多人认为荣耀IPO的参考对象是小米,都是做手机起家,标准的纯硬件业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当初小米所面临的情况与如今荣耀所面临的情况简直天差地别。
小米上市那一年,IPO之前发布了小米MIX2S、小米6X、小米8系列等产品,IPO之后还有小米Max3、小米MIX3、小米Play等新品,给市场的“情绪价值”可以说是满满的。
然而小米上市当天也是逃不过破发的命运,证明资本市场对这种纯硬件公司其实不怎么看好,到了2021年小米宣布造车,2024年正式发布小米SU7系列之后,“人车家全生态”闭环,小米股价才迎来节节攀升。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荣耀要面对的局面跟小米那时候截然不同,智能手机占据了荣耀业务结构里面的大头,其他的还有平板、笔记本等产品,但这些产品最多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以平板为例,据此前媒体统计,2024年荣耀平板的市场份额为8%,而华为的市场份额为27%,苹果的市场份额为26%,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而笔记本市场更是杀疯了,联想、华为、华硕、惠普等巨头都不是善茬,荣耀笔记本想要从这些巨头手上抢份额,难度确实很大。
图片来源:荣耀官网
也就是说想要让平板、笔记本业务给荣耀雪中送炭,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加之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红海阶段,大家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市场,同一群用户,荣耀要面对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且纯硬件公司的估值普遍较低,这又无形中限制了荣耀IPO的高度。
李健在MWC 2025大会上公布的荣耀阿尔法战略,其实就是想让市场再度对荣耀的未来产生信心,这种信心未来会作用在IPO之上。
毕竟智能手机内卷到最后,拼的还是哪家厂商的资金更充沛、整合供应链的能力更出色。
若是荣耀能够成功上市,那么就能获得足够的资金,继续探索新的业务。
对于荣耀来说,现在是“内忧外患”:赵明等高管的离职使得企业进入动荡期,新接手的管理层还需一定时间收揽人心,整合供应链;外部则有小米等厂商的竞争,坦率得说,荣耀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说。
但荣耀并不是首次遭遇这种局面,2021年独立之初,荣耀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度掉到了3%附近。在外界集体看衰的时候,荣耀上演了绝对反击,才有了后面绝处逢生的戏码。
梳理产品线,整合供应链资源,以AI跟出海为推手,稳稳完成IPO,这就是荣耀未来短时间内的终极目标。
上一次带领荣耀绝处逢生的是赵明,现在荣耀的话事人是李健,不知道这位新掌舵者能不能让荣耀“涅槃重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