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起,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正式施行,“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一次被写入法律,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彰显着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位于渤海湾畔、黄河尾闾的滨州,是一座在民营经济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城市,更是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深刻践行者。截至2025年3月底,滨州实有民营经营主体46.82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97%。在滨州,民营企业贡献了超六成民间投资,超七成地区生产总值,超八成税收,超九成企业数量……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格局,在山东独树一帜。
当全球纺织业遭遇寒流时,魏桥创业集团将智能化改造提前三年完成,车间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激增三倍,硬生生把传统纺织做成了“数字艺术品”。愉悦家纺立足家纺纺织和大健康双产业链优势,将危机转变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契机,奋力在困境中“逆袭”发展,为经济发展积极贡献了“愉悦力量”……
这种“硬核突围”的基因,源于滨州民营经济的强劲实力和韧性,滨州市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政府部门高效服务,不断激发出民营企业“拔节向上”的蓬勃活力。
厚植发展沃土,打造民营企业的“生态之城”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贯穿于《民营经济促进法》各个章节的“关键词”。滨州市积极建立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健全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为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厚植发展沃土,实现了从“单一植被”到“雨林共生”的生态进化。
滨州市精准要素定位,创新改革举措,全力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抓好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干部内生动力、风险防范能力“三大行动”,将积极作为化作企业奋进的“助推器”,精准聚焦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困境,尤其在公平竞争、市场准入、投资融资等领域加力支持。
全力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政策宣贯。同时强化资源配置,深入开展金融方舟护航行动、妨碍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等,并深化“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改革,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滨州市在全省首创“滨州企业日”,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连续6年举办企业家大会,推荐民营企业家担任市级“两代表一委员”,选聘民营企业家担任滨州市“发展顾问”……让民营经济人士在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地位,权益上有保障,民营经济可谓“扬眉吐气”。
这种对民营企业家的尊重与认可,进一步拉近了政企关系,激发了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滨州倾尽全力服务民营企业,用心雕琢惠企助企“热带雨林”式的优质生态,让发展要素如活水般自由流动,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定能开花结果。
不断向新而生,打造民营企业的“创新之城”
当前,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服务供给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阻碍,民营企业自身创新发展能力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出台,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更好地稳定民营企业家的发展预期。
“民营经济促进法对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让高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信心倍增,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和国际竞争。”滨州某企业负责人表示。
滨州市牢记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的生命线,是他们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只有把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实现更多“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
短短三年,从37到53再到67,滨州添加了30个全球、全国冠军产品,其中16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1位。众多“冠军产品”企业靠着首创的技术、持续的创新,提升了产品质量、扩展了应用领域,在细分领域迅速占领市场、拔得头筹。
“主动拥抱新技术,传统产业也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滨州健全完善“抓大扶小带中间”梯次培育工作体系,抢抓新质生产力新风口,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650家企业踏上“智改数转”快车道,推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5.8%,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位。
坚持打通民营企业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中的薄弱环节,既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也让新兴产业“开花结硕果”。近年来,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99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滨州市创新集团研发的航空航天用铝材,强度堪比钛合金,却轻了30%,让国产大飞机用上了“滨州造”骨骼。愉悦家纺把纳米技术植入布料,造出能监测心率的智能床品;用微米级纱线织出“人造血管”,解决了长期以来外部的“卡脖子”难题。京博控股跨界布局生物医药,用玉米芯提炼出抗癌药物中间体。这种“把白菜做出肉价”的智慧,这些“不务正业”的创新,正在重塑滨州产业的新版图……
成就企业家梦想,打造民营企业的“圆梦之城”
民营企业在滨州从来不只是数字报表中的“增长单元”,而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滨州更是将“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作为渗透进城市肌理的行动指南,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着力打造民营企业的“圆梦之城”。
滨州坚持企业家满意度评价,推动部门由“监督管理”向“主动融入”转变,建立起“梦想收集、精准交办、督办落实、办结销号、回访评价”的梦想闭环办理机制,全力破解企业发展痛点与难点。更是顶格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市领导与企业家代表“零距离”互动、“面对面”交心,春风化雨般高效办结企业诉求。
“从申请出口许可证到拿到证件只用2个工作日,这在以前至少需要7天。”山东开泰集团外贸部负责人说。滨州在全省率先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将涉企审批事项由53项压减至29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
从一个“人才缺口”拓展到一系列招聘活动举办,从一笔订单延伸至全球市场开拓,从一处技术瓶颈攻克到全周期创新赋能体系搭建,从一个梦想响应到一类梦想的制度化解决……始终以精准滴灌之策,助力企业打通经脉、破茧成蝶。
今年以来,已高效收集企业家梦想1419个,联合部门举办人才招聘、市场拓展、科技服务等专题活动17场,为21家企业落实土地指标1815亩,81家企业新增授信11.4亿元,24家企业开拓市场、新增订单2560万元,35家企业解决人才用工537人。
一套套精心谋划的“组合拳”密集打出,一系列真抓实干的行动紧锣密鼓开展,一个个企业家梦想在滨州落地见效,滨州市全力托举企业家成就梦想、点燃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之火,助力企业梦想成真。
(大众新闻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耿涛慧 超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