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旧友,万商云集。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
超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为观众呈上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科技与人文碰撞的文化盛宴。
在文博会的聚光灯下,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新质首秀之姿,展现着文化传承与科技浪潮的激荡交融,迸发出合肥文化产业的蓬勃动能。
“紫云山时间”
在文博会安徽展厅入口处,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紫云山文创园”)的展区格外醒目。
自今年3月正式揭牌以来,这座承载着创新与融合使命的园区,便备受各界关注。
而此次文博会,作为全国优秀企业展示风采的绝佳舞台,自然也少不了合肥元素的精彩亮相,紫云山文创园更是借此契机,完成了在全国性文化盛会上的首次登场,向各地观众展示着合肥“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
——文化企业纷纷亮相。
合肥合翼航空携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亮相,“叩开”低空文旅商业运营新赛道;安徽新知数字以“九章三号”系列量子原型机为原点,用科学可视化影像架起科创科普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桥梁;安徽李未可科技以全球首发的Meta Lens Chat AI智能眼镜助力智慧生活......
——科技赋能相映生辉。
“X射线在针对出土文物碎片的保护、研究和修复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安徽徽博文物修复研究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参展,公司带来了自主研发的多款X射线检测设备。如“博斯勘”文物CT扫描检测设备,通过可选的成像探测模块,结合高精度运动平台,便能获得文物内外部结构信息,快速检测和分析隐藏缺陷,适合于文物保护修复、文物鉴定复制等多场景应用。
合肥安达创展研发的“神笔马良”展品则为神话故事插上了AI翅膀,通过AI拆解创作步骤,实时可视化“图像识别-逻辑推理-风格生成”技术路径,在交互中理解数据训练与生成逻辑,激发青少年对AI底层科学的探索兴趣。
——结识交流正当其时。
深圳文博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风向标”,已成为链接全球文化产业资源的“超级接口”。参与此次文博会,紫云山文创园既要“介绍”自己,也要“结识”伙伴。
5月22日,紫云山文创园与完美世界集团、锦上添花文旅集团、金浣熊文化传媒等企业,共同参加“文产携行计划”。该计划内容包括开展地方文旅产业智库支持、区域文旅IP策划运营及文创衍生品、地方文旅全媒体品牌营销、文旅赋能城市更新等,旨在发挥好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和行业头部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地方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看高峰 见森林
在合肥的产业版图上,文化和科技从来不是各自孤立的产业赛道。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走进紫云山的日常,科技感即刻迎面扑来。
在这里,工业化动画生产忙个不停:通过开发AIGC第三代动态漫生产平台,只需极少的人工协作,便可通过文字,更高效率地生成动态漫。
“我相信,依托二维动态漫与AIGC结合的技术积累,未来会进一步赋能三维动画制作。”专业从事三维动画制作与游戏制作的安徽起源计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羽信心十足。
在这里,“星际穿越”体验正吸引游客驻足:全球领先的LBE(基于实景的娱乐)空间技术,1:1还原太阳系行星场景,结合XR眼镜与物理位移装置,玩家仿佛只需伸手,便能触碰神秘的星际世界。
“目前,公司正在全力自主研发基于安徽本土文化IP的沉浸式内容,如《人文始祖——有巢氏》大湖传说——焦姥传奇》等。”合肥徽创纪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充满期待。
一直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始终紧扣着时代脉搏。作为创新引擎之一,文创园区也正通过产业集聚释放着乘数效应。
在这一进程中,紫云山文创园便生动诠释着“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布局——
坚持“文化+科技”驱动,以海豚新媒体、安徽广电科技公司等为龙头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集聚了200余家企业构建视听产业圈;由安达创展引领的数字创意板块,吸引超百家数字创意企业;依托全省十大设计院的专业势能,100多家创意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正在茁壮成长。
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程兆 摄(图源:安徽日报)
今年5月,紫云山短视频拍摄基地正式对外开放,紫云山短视频拍摄服务中心同步对外服务。
以包河区辖属景区为核心,辐射合肥市及周边地区拍摄资源,基地构建起城市风貌、历史街区、自然生态等多元拍摄场景,服务中心则可协助剧组完成项目行政流程,提供场地设备等配套支持。
“剧组到这里拍摄,只需带上演职员团队。”运营方印象滨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已吸引多部作品入驻拍摄。
文化与科创交织,擎起紫云山产业高地。
目前,紫云山文创园正围绕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做优广播影视和网络视听、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服务等基础产业,聚力发展虚拟现实、网络直播、数字音乐等新型业态。
“立足本土优势,紫云山2个多月挂牌以来,已完成签约项目40个,新增文化消费类品牌项目6个,首店项目5个。”包河区文改办副主任高军表示。
向上攀登
5月23日,“长三角(紫云山)超高清XR创新中心”项目在文博会成功签约。项目将以安徽数字文化科技产业园数字影棚为核心,配备国际领先的LED虚拟拍摄系统、实时渲染引擎及动作捕捉系统,高效支持电影、综艺、广告等多元化内容制作,为长三角与大湾区文化产业共创共建协同发展创造新模式。
“此次签约,意在整合粤港澳超高清数创园及紫云山文创园的技术及资源,实现内容共创,共同打造国家级XR产业标杆。”高军说。
“高精尖”科创产业是合肥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的重要一端,文化产业则是重要另一端。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杨洁 摄
在合肥最新的产业蓝图上,文化产业以紫云山文创园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支柱,以资源要素汇聚为支撑,正演变为一场全域联动的升级发展:
一方面,聚焦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元宇宙等技术赋能传统业态,推动数字内容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商业空间迭代升级,并依托科研转化优势,把虚拟现实、区块链等科技元素融入文化产业,优化旅游休闲街区与文商旅综合体,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另一方面,发力新兴产业布局与传统动能转换,以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为牵引,构建科创科普研学基地与“文旅体科”融合体系,串联科技企业、文化资源等,发展演出经济、电竞动漫等新兴业态,激发服务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形成科技转化与文化赋能的创新发展格局。
安徽展区展出的磐石科技弹钢琴机器人。杨洁 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城不同。
憧憬未来,根据《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规划(2025—2027年)》,合肥将以“文化+科创”深度赋能,“文化+园区”壮大发展,“文化+金融”持续加码,建设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激荡起文化产业强劲的发展活力。
文字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许露瑶
图片 | 通讯员 杨洁
出品 | 合报特稿融媒体工作室